协会责任
一、协会责任
1. 定义
协会责任是指协会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由于自身的行为或不作为而对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时,所承担的赔偿责任。
2.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社会团体应当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二)遵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四)按照规定接受社会监督;
(五)如实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工作情况;
(六)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重大活动安排和重要情况;
(七)依法公示社会团体的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
(八)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协会责任的表现形式
1. 合同责任
协会与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当协会违反合同约定时,应承担违约责任。
2. 侵权责任
协会的行为或不作为侵害了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
3. 管理责任
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在管理方面负有相应的责任,当协会管理不善,造成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损失时,应承担管理责任。
三、协会责任的承担方式
.jpg)
1.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协会责任最基本的承担方式,协会应赔偿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因协会的行为或不作为所遭受的损失。
2. 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是指协会采取措施消除其行为或不作为对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3. 道歉
道歉是指协会公开向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表示歉意。
4. 罚款
罚款是协会责任的行政处罚方式,由相关行政机关对协会处以罚款。
四、协会责任的免除
1.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协会的行为或不作为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则协会不承担责任。
2. 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过错
当会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过错导致其遭受损失时,协会不承担责任。
3. 法律、法规的规定
当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协会不承担责任时,协会不承担责任。
五、协会责任的预防
1. 建立健全协会规章制度
协会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协会工作人员的职权、责任,规范协会的管理和运作。
2. 加强协会工作人员的培训
协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3. 加强协会的内部控制
协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化解协会的风险。
4. 接受社会监督
协会应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协会的工作。